湖州市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以红色引领推动绿色发展
湖州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湖州新闻网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抓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契机,以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加强年”为主要抓手,积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制定下发《关于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的通知》,专题召开现场推进会,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互促共进、深度融合,以红色引领推动绿色发展。
推行“党建+生态”践行“两山”思想
围绕“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将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以基层党建引领推动“两山”思想落地生根。
深度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建的重要抓手,把基层党建工作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前置条件,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检验基层党建成效的重要标准,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目前,全市已建成美丽乡村537个,打造了莫干山异国风情、江南茶乡、昌硕故里等17条美丽乡村示范带,所有县区都成为国家级生态县。
探索建立“红管家”服务驿站。在洋家乐、民宿经济等新业态集聚地,探索建立10个“红管家”服务驿站,组建旅游讲解、交通疏导等党员义工队,为业主、游客提供个性化、保姆式服务,做到业态发展到哪里、组织覆盖到哪里、服务跟进到哪里。驿站建立以来,已累计为业主、游客解决各类困难问题2500多个,成为生态旅游的“红色名片”。
扎实开展“治水护水、扮美家园”先锋行动。围绕推进“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组织11万名党员作出先锋承诺,认领村庄保洁、农房改造等责任岗位, 7000多名党员干部主动担任河道“河长”, 1250个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护水治水公益活动, 510个两新党组织还发出治水倡议书,开展“我为治水献一计”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安吉县报福镇800多名镇村干部、普通党员统一穿着印有党员姓名的“红色马甲”,在每月25日固定活动日开展垃圾清扫、绿化种植、河道清淤等义务劳动,主动亮身份、作奉献,带头建设清丽宜居乡村环境。
推行“党建+创业”引领赶超发展
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基层党组织争当改革发展的领路人、促进者,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新特色小镇“园区化”党建。针对丝绸小镇、湖笔小镇、地理信息小镇等特色小镇“一镇一业”特质,因镇制宜采取“产业链条”主导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党建联盟”覆盖型等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小镇发展的互融互促、共同提升。目前,全市6个省级特色小镇已建立党组织139个,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率达到100%。 2015年, 6个省级特色小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86亿元,完成税收12.56亿元,集聚国家和省级“千人计划”人才23名。
创新农民合作社“产业型”党建。针对184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人才”党建富民新模式。合作社党组织充分发挥上联党委政府、下联会员群众、外联销售市场的优势,广泛开展“三送三联”活动,充分发挥了组织引领、人才孵化、产业助推作用。
创新党群创业“互助式”党建。针对一些农村困难党员群众“创业无项目、发展缺资金、致富少技术”等实际困难,采取村党组织主导、产业合作互助、党员中心户带动三种模式,推广建立党群创业互助会,实行“项目合办、资金联保、技术共享、销售统营”,建立650万元“困难党员群众创业帮扶基金”,推动党员群众抱团发展。全市共建立党群互助会810个,吸收会员2万多人,帮助2300多名困难党员群众脱贫致富。南浔区练市镇农民施志荣响应“五水共治”号召,拆掉了自家的生猪养殖场后,该镇党群创业互助会免费帮助引进100株黄桃苗种植,农技专业上门手把手指导,每年可增收2万多元。
推行“党建+服务”走好群众路线
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大力推动党员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推动基层服务平台提档升级。以美丽乡村、和谐社区创建为契机,通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统一规划,高标准建设覆盖乡镇(街道)、村(社区)和各类园区的党群服务中心1336个,构建“15分钟服务圈”。全面推行基层服务清单,建立村级事务准入制,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115项服务事项统一纳入党群服务中心。按照有牌子、有制度、有台账等“十有”标准,加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村干部全天坐班值班,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
健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严格落实“三个走遍”要求,市级领导班子带头、 730名县处级党员干部参加换位体验,上好“民情必修课”; 2万多名机关党员干部参与“基层走亲、连心解忧”“返乡走亲”、在职党员“固定服务日”等活动;在村(社区)建立2027个“局长驻点工作室”“群众说事室”,推行乡镇干部住夜值班、夜访农户,及时帮助党员群众解决困难问题。
全面推行党员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全面推行党员志愿服务,建立统一的96345党员志愿服务热线,构建“市级中心+县级总站+镇村分站”的全覆盖布点格局,开展派单式、定点式、集中性服务,推动党员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会、奉献双岗位。在平安护航G20峰会中,我市建立平安志愿服务总队,招募党员志愿者12.6万名,广大党员干部争当护航G20先锋队,充分发挥了主心骨作用。
推行“党建+治理”促进基层和谐
针对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改进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政治引领作用。
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统筹整合卫生、劳动保障、公安、司法、综治等部门网格资源,以69个乡镇(街道)、 1262个村(社区)为节点,划分5334个网格单元,组建5890个服务团队,构建城乡并举、条块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网”。坚持实用实效、惠民利民,依托管理网格和服务团队,着力为基层群众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积极构建管理服务网、民生服务网、平安守护网,有效促进了基层和谐稳定。
构建“新居民家庭”党建服务模式。针对外来人员来源广、分布散、管理难的实际,按照“地缘相近、血缘相亲、人缘相投、习缘相通”原则,在新居民集聚地组建1200个“新居民家庭”。以新居民党员为主,设立“新居民家庭理事会”,负责倡导文明风尚、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新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推广“乡贤参事会”。注重传统乡土社会乡绅模式,在村党组织组织领导下,吸收农村老党员老模范、老干部、创业能人、返乡干部等,组建“乡贤参事会”,打造村级治理“智囊团”。这些乡土能人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参加慈善公益活动、参与村级事务决策,为强村兴村出谋划策。该做法获得民政部“2014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提名奖, 2016中国乡贤治理论坛在我市举行。
推行“党建+文化”弘扬核心价值
以党建弘扬革命传统文化、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地生根。
开展“红色洗礼”。市委组织部制定出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党员党性修养的意见》,教育引导全市17万名党员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践行者,争当“四讲四有”合格党员。建立“党性教育一刻钟制度”,打造“江南小延安”—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钱壮飞纪念馆等15个红色教育基地,组建红色宣讲团,实施“千堂党课进基层”。在村(社区)全面推行“一徽一旗一栏一墙”,即在醒目位置悬挂党徽标志、在党员活动室悬挂墙面党旗、在开放区域设置党务公开栏、在公共场所设置党建文化墙廊,推行党员固定活动日、党员政治生日、党员定期向党徽党旗行注目礼宣誓等制度,激励党员不忘初心。
打造非公企业党建文化。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围绕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两个作用”,通过打造红色车间、建设党建展厅、创建党员示范岗、诚信岗等,大力推行“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长期共存”的和合文化、“聚情爱家、聚力建家、聚心暖家、聚智兴家”的家文化和“提升思想政治的引领力、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创新争优的带动力、员企同心的凝聚力、社会责任的担当力”的红色动力文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党建工作凝聚人、感召人。
深化家风家规建设。突出党员家庭示范带头,扎实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主题活动,抓好宣传教育、征集评选、展示推广等各个环节,引导党员群众寻家风、晒家训,让好家风好家训代代相传。吴兴区朝阳街道碧浪湖社区125名在职党员带头张贴“与人为善、与邻为友”等家规家训并认真践行,赢得群众点赞。同时,把好家风好家训与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最美系列”等各类评选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文化走亲”,许多村都建起了文化大礼堂、农民影院,以党员群众喜闻乐见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践之于行。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