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翻译公司 湖州翻译公司 湖州翻译公司
123

让人才勇立赶超发展潮头

湖州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湖州新闻网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2016年湖州“五位一体”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纪实

“打造集聚人才资源、提升人才平台、优化人才服务、发挥人才作用、创新人才体制的‘五位一体’人才发展体系,增强人才工作区域竞争力,创建‘长三角人才生态最优市’……”我市发布的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传递出殷殷期待。

一年来,我市人才强市战略蹄疾步稳,人才事业发展步伐铿锵有力:

——连续第三年荣获全省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市。

——新入选“国千”人才9名,“省千”人才24名,入选人数位列全省第三。

——引进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和人才166个,新建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3家,入选省级工作站2家,入选数位列全省第二。

——“南太湖精英计划”创业企业加速成长,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南太湖精英计划”板块加快成形。

……

创新步伐坚定——掀起人才生态“改革潮”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

顶层设计引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人才新政24条”,聚焦人才管理、引进培养、评价激励、人才流动、服务保障等关键环节,着力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藩篱。

谋定而后动。以“破釜沉舟”之势,一系列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

改革职称评审,不拘一格选人才。探索建立“问东家、问专家、问大家”的评价机制,深化职称评审改革,建立重点行业分类评价制度,在天能集团、市纺织行业协会等9家重点骨干企业或行业协会下放中级职称评审改革权限,新晋升工程师218名。

创新激励机制,让作出贡献的人才“名利双收”。完善人才股权分红激励和高层次人才贡献奖励年金制度,新增186名人才享受企业股权分红激励, 120余名企业中层技术骨干享受了年金待遇。

打破“一评定终身”,实行“绩效论英雄”。开展“南太湖精英计划”绩效评估,引入3家评估机构对319个人才项目实施年度绩效评估和资金拨付评估,以评估导入专业服务,以评估触动做大做强。

探索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新路径,出台《关于加快集聚人才资源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发挥人才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引领示范、支撑保障作用,促进“人才+产业+特色小镇”的融合发展。

创新没有终点,制度改革一直在路上,推动着湖州建设成为人才集聚的高地、创业创新的福地、共谋发展的胜地。

精细服务升级——营造人才环境“生态园”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创建“长三角人才生态最优市”——我市人才工作确立的这一目标,寄托着全市上下对高端人才的拳拳之心,倾注着抢赶创新驱动高速列车的殷殷之念,凝聚着对加快建设高质量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深深之盼。

如何让蓝图变为现实?湖州从优化人才服务、项目成长助推、提升人才平台入手。

当好“店小二”,优化高层次人才“保姆式”服务。 2016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设了外籍人才“一站式”办事窗口,集中提供外籍人才来华工作许可等五类证件办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企业定制政府政策咨询服务和尽职调查、法律咨询、财务咨询等社会化服务“1+N”服务包。实行“123”人才服务日制度,开通高层次人才服务网站,“线上+线下”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

画好“成长图”,对人才项目“扶上马”“送全程”。从部门蹲点调研到组团服务,从选派人才服务专员到实施创业导师帮带,从组织信用专项评级到深化人才企业上市挂牌培育工程,“全链条”服务模式有效助推人才企业快速发展。 2016年“南太湖精英计划”创业项目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同比增长90%以上。

栽好“梧桐树”,创新人才平台建设模式。成功创建全省第四家省级“千人计划”产业园,启动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金融客吧”等5家众创空间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探索“产业基金+孵化器+专业团队”运营模式,市级、省级、国家级人才平台数量与功能同步提升。建成“Uni-科创森林”、湖上·德清科技孵化园等离湖孵化器,开创在沪、杭等大城市孵化、在湖产业化的新型引才模式。

小细节折射大情怀。一张小小的“湖州服务绿卡”,给予高层次人才“家”的温暖。今年,“湖州服务绿卡”再次扩面升级,将省“151”人才、省首席技师等本土人才纳入服务对象,新增景区游览、观看剧目等服务事项,切实提升人才归属感,营造良好留才环境。

湖州正在打造成为一个精心爱惜人才、用心聚集人才的城市,一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城市。

引育提速增效——

良好生态赢得“群英会”

在良好的人才生态感召下,湖州越来越成为人才的向往之地、集聚之地,人才创业创新热度持续升温,“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结出一颗颗硕果——

作为引才工程的“领头雁”,“南太湖精英计划”继续向全球发出高端人才“征集令”,组团赴美加日招才引智,全年共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350余人。

“9360”战略合作联盟成为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的“桥头堡”,建立了市委人才办主任分片联系高校、交流互访、推进项目机制。截至目前,已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557人,与上海交大等4所高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

对外,引才聚才;对内,育才储才。

“湖州制造”接轨国际,“湖州工匠”的崛起已迫在眉睫。我市实施“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推广技能人才企业自主评价制度,深化校企订单式联合培养,举办重点产业技能大赛,新增高技能人才1.8万人。

与此同时,各领域本土人才培养齐头并进、百花齐放。深化新生代企业家培养“311”领航计划,选派58名新生代企业家参加挂职培训;专题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56万人;深入推进1112人才培养工程,选拔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和后备人选153人;实施“宣传文化优秀创新团队345培育计划”,遴选培育宣传文化优秀创新团队14个;新建“名师名校长”工作室42个,培养“名师名校长” 115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9315人次;新增社会工作专业人才333人;引进培养医疗卫生硕博士123人。

一路快马加鞭,一路高歌前行。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大军,正在湖州加快集结。


热门城市:
区县翻译:

在线客服

QQ客服一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二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三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