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迎“沪”客
湖州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湖州新闻网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长兴县水口乡有一座顾渚山,钟灵毓秀,风光极佳。顾渚山怀抱着一个“一脚可跨苏、浙、皖三省”的顾渚村,山脚之下开着一家申兴康复疗养院。 22年前的春天,一个叫吴瑞安的上海老中医在此创立落户,直到今天。
顾渚山距上海150多公里,已过世多年的吴瑞安也许没有想到,当年他喊出的“欢迎上海的老年人到这里来住”的口号,在此后的20多年逐渐变成现实。只不过主角换成了当地的好山好水,以及这一方水土上的460多家农家乐。“刚刚稍微空一点,今年春节期间又是爆满。”顾渚山脚一家叫顾渚风情的农家乐老板告诉记者,去年国庆节之后,春节期间的床位就已经全部订了出去,而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他一家,几乎每家都已经全部订满。
如此火爆的生意,这两年在顾渚村已经是常态。该村去年吸引游客300万人次,农家乐产业总收入近6亿元,每年的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当年吴瑞安走遍长三角寻访看中的这块风水宝地,顾渚,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天赋。
一个老人的梦想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到现在远近闻名的“上海村”。顾渚村的发展变化要从吴瑞安说起。
当年已经75岁高龄的吴瑞安梦想着找到一处山水环境极佳之处,为低收入老人创办一所集康复、疗养和旅游于一体的机构,辗转多处后,看中了顾渚村。
他找人一起投资,凑了30余万元,在顾渚山脚下的7亩土地上,陆续建造了双层楼房、小卖部、门诊室和药房。一个初具规模的申兴康复疗养院成立了。吴瑞安取此名颇有门道:“申”即上海,“兴”是长兴。
很快,这所疗养院接收的上海老年人越来越多,床位渐渐紧张,无法再安排更多的老人。于是,吴瑞安跟疗养院门口的两家邻居商量,让他们添置几张床,帮忙接待老人。
于是,疗养院所在的王塔自然村诞生了当地第一家农家乐“王塔庄”。现在水口乡农家乐行业协会的会长章国平当时的二层小楼就在疗养院边上,“近水楼台先得月”,他是村上第三个开起农家乐的人。“家里7个房间,总共就10几个床位,每个人每天18元,包吃住,当时客人远没有现在多,但第一年还是赚到了9000元。”对于当时还在做小生意的章国平来说,开农家乐只是副业。
从2002年开始,顾渚村开农家乐的人逐渐多了起来,章国平也一门心思扩大规模开农家乐。如今他建起了四层楼62张床位的农家乐,每年的收入达到了四五十万元。
村党总支书记祁煜良提供了一组数据:全村961户, 2600多村民,现有农家乐460家, 1.7万张床位,按照实际农户比例来算,全村70%以上的家庭都在开农家乐,农家乐提供的就业人数超过1000人,全村一共11个自然村,其中5个自然村每家每户都在经营农家乐……
庞大的产业正与每一个村民的兴衰荣辱紧紧联系在一起。
一方水土的养育
2016年的日历即将翻完的时候, 44岁的朱如英给20岁的儿子买了一辆20多万元的汽车,在职业技校毕业后,专修烹饪的儿子回到了家里,帮着妈妈一起打理农家乐的生意。
在村里,朱如英开农家乐不算早,而且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10年以前,家里还欠着4万多元外债,不找个好营生日子过不下去。
2008年,她和丈夫通过贷款和亲友帮忙,筹了50万元开始办农家乐。 25个房间、 53张床位,靠着朱如英的勤快和热心,很快就吸引了一批老客户,两年之后,她就把债务全都还清了。
不光还清了债务,从2009年到现在,她还陆续投入150万元翻新旧房子,改善吃住条件,而这部分钱,她说全都是自己拿出来的,没有借一分钱。现在每年她都能赚20多万元,小日子越过越好。
在农家乐兴起之前,顾渚村大部分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卖茶叶、毛竹和竹笋。农家乐的兴起,改变了很多像朱如英这样的家庭。
顾渚村每天有近万上海游客来回,庞大的游客量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运输。王爱强是村里比较早自己买车跑运输的人。“2006年,我买了两辆客运大巴,一辆33座,一辆49座。两辆车买来后几乎没有休息日,后来又陆续增加,目前有8辆运营车辆。”
王爱强说,目前村里共有4个车队,竞争激烈,靠服务品质做生意,他自己负责143家农家乐的游客接送,但即使这样, 4个车队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最多的一天4个车队和上海旅游公司加起来总共调用了200多辆车。
靠着跑运输,王爱强每天能够赚1000元钱左右,一年也有三四十万元的收入。
祁煜良告诉记者,仅就开农家乐而言,最低的农户每年也有10万到15万元的收入,这部分占40%,中间档次的有30万元左右,这部分农户最多,占到了50%,剩下的10%属于高档和顶尖的农户,分别能有60万元和上百万元的收入。
一座大山的馈赠
当地的很多农家乐老板都有一种感受:顾渚村的发展模式与其他的任何一个旅游景点都不同,它的发展始终依靠着最原始的方式——口口相传。
一传十,十传百,名气就在游客的每一个赞叹、每一句推荐中传播推广开来。而这些话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山好水好空气好。“这是我第三次来水口了,还有好多地方没走到,这次我们同一个小区的11个人一起来的,他们都很满意这里的环境。”来自上海闵行区的陈阿姨昨天正带着朋友走在路上,他们赶着去农贸市场买点土特产。她和几个伙伴春节也是在顾渚过的,已经习惯了来享受这里的闲适。
如今走在顾渚村路上,你会听到操着上海话与卖鸡蛋的村民讨价还价的声音,会听到小溪边驻足嬉闹的孩童的欢歌,会听到游客走向大山深处寻找绿意美景的脚步声。这些就是顾渚村摇身一变成为“上海村”的秘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一点没说错。”祁煜良说,自从山里开始办起农家乐,近4万亩的林地就没有变过样子。以前过5年就要被砍掉的大树,已经有近20年时间没有动过。
在顾渚村,目前有2万多亩的生态公益林和1.7万多亩的竹林。村子从20多年前开始就斩断了一切工业痕迹。整个村子和顾渚山浑然一体,佳偶天成,形成一个天然的氧吧。
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近几年来,村里不仅逐渐限制农家乐数量的增加,还斥巨资为每家农家乐都接进了污水管网,不让一滴生活污水流进大山。“我们把‘生态立乡旅游兴乡’定为本乡的发展战略,充分协调好保护与开发、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农家乐发展的政策,引导农家乐提档升级向民宿转型,相继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了自来水上山工程、污水纳管工程、涧滩治理工程,用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水口乡党委委员许晓明告诉记者。
吴军,吴瑞安的儿子,吴瑞安过世后,吴军接手了疗养院。疗养院往东步行15分钟,一块占地7亩的土地已经平整完毕,这是疗养院的新址。为了进一步治理村庄环境,引导农家乐有序发展,吴军的疗养院也即将统一搬迁。对于吴军来说, 2017年过完,这片院子就将成为历史,疗养院将翻开新的一页。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