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试验区:万亩农田忙系“安全带”
湖州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昨天,种粮大户孙梅金卷着铺盖,在自己基地的传达室安了“家”,“台风要来了,今晚就住在这里看田了。”老孙告诉记者,从7日开始他的水田就抓紧排水,目前3000多亩水田的水渠基本得到控制。“机埠每隔2小时就要去检查,我和我的伙计们轮班。管委会的干部今夜也不回去,我跟他们就隔着一块田,有什么事喊一声也听得见。”孙梅金笑着说。
这是发生在吴兴区八里店镇南片——吴兴区新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一幕。为了防范台风“尼伯特”带来的影响,试验区管委会的干部们与种养大户们一起,奋战在3个万亩园区,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我们第一时间成立防台救灾领导工作小组,做好了人员、物资和技术等各项准备,并及时通知业主迅速采取各项防御措施。”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厉海斌说。
在园区的金农生态农业基地,管委会干部小林正在帮助检查基地大棚的加固情况,而基地负责人施星仁则与技术人员周林方一起,带着10多名工人忙着给部分大棚“卸妆”。“得知台风要来,我们就对基地300个大棚进行了检查,一些可以暂时卸膜的棚就卸掉,减少被大风刮倒的可能。”施星仁告诉记者,目前基地38个大棚已经卸膜,其余大棚得到了加固。
“鱼塘原来是2.5米的水位,现在我控制在2.2米,留出30公分防止大雨带来的影响。”在园区的丰溢水产基地,负责人凌淦荣正在鱼塘巡查。管委会干部小高迎面走来,向老凌询问了1300亩鱼塘的情况。“今晚我住在鱼塘上,我们安装了物联网,手机联网就可以看到鱼塘的实时情况,如有问题可以马上行动。”老凌说,“我们试验区的圩区已经建成,所以防汛能力增强了不少,我们养鱼的也有安全感。”
老凌说的圩区是试验区去年修建完成的“农田长城”。“整个圩区共有32公里的堤防,是将南片全部‘包围’的防洪灌溉水利工程。”管委会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董水华说,圩区总共投入了3000多万元,共有4座水闸站和11座单闸,堤防高度达到4.2米,比一般的高出1米多,“它让试验区的农田彻底告别‘望天田’的传统农业耕作历史,也将在这次防台防汛中发挥作用。”
在园区湖羊养殖大户费明锋的养殖基地,管委会干部们正与基地工作人员一起对羊棚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前段时间下暴雨的时候,我们给羊种青饲料的玉米田一下子全被淹了。不过有圩区设施,很快就把水排出去了。”费明锋说。“我们再去看看3栋饲料仓吧,屋顶、通风窗要防止漏水。”管委会干部小谈说,“明锋,我们24小时都有人值班的,有情况随时找我们。”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