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未病”防患未然
湖州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湖州新闻网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近段时间,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每天都排着长队,市民争相来开具夏季膏方调理身体,还有不少市民来咨询预约三伏贴、三伏灸等冬病夏治的相关疗法。记者了解到,除了市中医院外,我市各大医院的中医科也都趁着三伏天来临之际,相继推出了冬病夏治的诊疗手段。“无论是膏方还是冬病夏治,其实都是在‘治未病’。在中医防病治病的理论体系中,‘治未病’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面的含义。”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专家介绍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逐渐深入。在大多数人看来,不但要治病,更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止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产生之前就能够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预防。因此,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
为深入开展中医药“治未病”工作,积极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充分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基本需求,近日市卫计局印发了《湖州市中医药“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力争通过3年的时间,初步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中医药“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中医药‘治未病’工作,目的是提高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市卫计局中医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已经成立由市卫计局、县区卫计局,市中医院和各县区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共同参与的中医药“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接下来将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中医药“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湖州市中医药“治未病”的工作运行机制,创新中医药“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建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对基层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指导机制,加强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人才培养,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特色服务等工作,全面推进中医药“治未病”工作的开展。
记者了解到,从本月开始,我市将启动各县区中医药“治未病”中心建设工作。各县区均将建设1个中医药“治未病”中心,并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治未病”服务点,逐步建立起以市中医院为龙头,县区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基础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据介绍,“治未病”中心是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针对个体人健康状态,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结合现代健康管理手段和方法,系统维护和提升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管理个体人健康状态风险,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复发”的健康目标,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目的的科室,在现阶段以“未病先防、瘥后防复”作为主要功能定位。“治未病”中心的服务特点以人的健康状态的辨识、评估、干预和随访管理为主,而非着眼于疾病治疗;突出非药物方法的运用,注重整体调节,求得整体效果;重视连续、动态、全程的管理,并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求得长远效果。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