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区成校“转型升级” 从技能培训向终身学习教育拓展
湖州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湖州新闻网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在妙西,3396位农村妇女通过培训后得到了转移就业,每月增收800至1000多元;在织里,为助推“全国童装名镇”建设,电商培训班受到热捧;在环渚,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各类教育培训和社区教育如火如荼,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别样的精彩……
秋高气爽,当记者走进这些学校时,发现这些学校根据老百姓需要而开设的各种农业专业、转移就业、职工岗位等技能培训,如今还更多地向丰富居民生活、终身学习教育拓展,并在此基础上创设“一校一品”,走出了特色之路。
素质提升 技能培训更广更宽
在这个秋季,走进吴兴区的各个成校,记者的第一印象是“简单”,有的成校只有四五个老师,一个校长下面带几个兵;可是看看成校的牌子,真是“不简单”。一所成校即使再小也有好多块牌子,“农村劳动技能培训基地”、“新农村农民培训示范基地”等等。
技能培训、素质提升是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最基本的职能。既可以参加劳动,又可以带孩子、烧菜、做饭,妙西成校为全镇妇女搭建了农村家庭妇女来料加工服务中心,同时与企业保持长期合作,让农妇在家中挣钱,增加经济收入,经过几年时间来料加工工程的实施,使全镇农村妇女增收900余万元。
埭溪成校以美妆小镇打造为契机,开设了“美妆淘宝小镇”电商培训班,从学校单一办学转向校企联办、校校联办的办学模式,多元化发展助力地方经济。织里成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工程,举办“电子商务”、“西式面点师”等项目培训,在提升农民学历的同时,致力培养农业致富带头人。东林成校则通过举办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大青鳅生态养殖技术等培训,更多地走上了“生态+”培训的路子。
创特培优 一校一品走出特色
在成校发展的道路上,今年,吴兴区通过年初自主申报、自行实施、年底评估等流程,开展“一校一品”的培育工作,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特色脱颖而出。
环渚成校的“江南大学远程教育湖州中心”,是全省唯一一个设在乡镇成校的教学中心,学历教育从城市向农村延伸,成立6年,从最初首届29名学员,到如今在册学员1027人,规模不断扩大,生源不断拓展,呈现了一派枝繁叶茂的景象。“办学面向市场,才是学员真正所需。”该校沈校长表示,截至今年7月25日,该校共培养专科毕业生800人,本科毕业生322人,其中取得学士学位182人,优秀毕业生56人。
八里店成校的老年教育近年来更是风声水起,“老年大学”的创办,进一步丰富了社区老年人的生活。 2015年4月开办之初只有“中医养生”、“书法”、“国画” 3个专业,现在增加到“舞蹈”、“葫芦丝”、“太极拳”等11个专业班次,同时还根据不同的专业实行“分层施教”,组建了社区老年大学合唱队等。“每年报名情况都非常火爆。”该校陆校长感慨地说,老年大学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指数,让农村的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成校的培训直接面向市场,在实践中探索发展的新路子。”吴兴区教育局职成教中心主任曹积龙表示。目前,该区9所成校在广泛开展各类培训的同时,做特做优,为百姓创业致富铺路,接下来,成校的发展更应向着终身教育的目标迈进,在创新中谋发展,在发展中创品牌。
后记
都说成校是“没有围墙”的学校,的确如此,他们的学员无处不在,他们的课堂无处不在,他们的培训无处不在……
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近年来,吴兴区成校创特、创优,一方面,在硬件上不断优化,杨家埠成校、八里店成校、妙西成校等学校硬件设施的改善,包括实训室的建成等,为成校培训提供了更优良的场地。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成校的桥梁作用,校校联合,校企联合,聘请省、市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各类专家组成强大的培训师资力量,为农民送上实实在在的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辅导,丰富业余生活。
记者从吴兴区教育局获悉,目前该区9所乡镇成校中,5所已经创建成为省级示范乡镇成校,另外4所均已创建成为省级标准化乡镇成校。该区成校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总量每年达10万多人次,目前环渚成校“江南大学远程教育湖州中心”和妙西成校“农村妇女来料加工”两个项目获评市级特色优势项目,其余学校也都走上了品牌创建之路——
八里店成校老年教育红红火火;白雀成校致力开发老年闲暇教育;道场成校致力于农业经纪人队伍培养;杨家埠成校则重点为新居民培训……
相信,成人教育的道路,未来会越来越好。
随机文章